星期一, 7月 26, 2010

今日在說捍衛廣東話,想起學習普通話

假設樣貌真的可扼到人,要辨別一個人是那個年代出生,除了可看你是剛看過譚詠麟演唱會,還是將會看林峰,知道郭富城跳舞勁過亞rain,是英皇還是寶麗金年代這些流行文化印記外,還有「煲冬瓜」。

根據我非正式統計與非常透徹的觀察所得,八十年代的,十居其九,普通話都說得很好,而我這群七字輩,或以上,普遍是馬馬虎虎,說得好屬少數,除非特別原因如從內地來港或有個說普通話的男女朋友(那個年代也極少)。

八十生的,除了在中學有普通話課外,大學時都有機會到內地交流,普通話是必然。我們卻都是因為九七來臨,全世界都說要學普通話,也就臨急抱佛腳,紛紛自淘腰包,從bo po mo fo 學起, 普通話逐漸變成必須 。要知道我們在港英年代,英文才是一切 ,再早一代的,我看是沒必要吧。

九十年代,流行國語歌的日子,對,是在廣東歌光輝歲月的年代國語歌突然興起而不是如今真正屬於國語歌的年代。在K房唱著陳淑樺辛曉琪蘇慧倫,不知不覺也就跟煲冬瓜發生了關係。

大學時language centre的普通話課很搶手,year 3那年慶幸抽中,不知那裡來的動力,早上8:30課從沒缺席,大概是遇上一流的老師,每次上課也要輪流由一數到十,讀錯一個要由頭始讀,他好像說是練基本發音。 在口試時,老師問我為甚麼要學普通話,我機械式地回答,因為我是中國人。老師說,是嗎?中國人一定要學普通話嗎?……

對對對,恍然大悟。
最後我考試合格,拿了證書,如今我的煲冬瓜也只是過得去,老師那一句,永不忘記。

多謝李北達老師。

星期日, 7月 18, 2010

not made in china

朋友開時裝店,誇張點說,甚麼大品牌,但凡made in china,就有本事找得到。那一天,我穿了American Apparel走到她的店,說這個是貨真價實的Made in USA,然後她翻開衣服的label在找甚麼廠號,最後當然找不著,只因American Apparel真的是American apparel麻。
今天我買了第二個marimekko﹣made in Finland。

要找not made in china的東西的確艱難,不是想討論中國貨的問題,也不是堅持要找原產地。當然當然, American Apparel上網買,第一個marimekko是日本買,第二個是香港分銷店, 全球化影響下,那裡出品重要嗎?那個label重要嗎?H&M 是甚麼?ZARA又是甚麼?

可是American Apparel的Made in USA重要、marimekko的Made in Finland也重要,只因她們都沒有欺騙觀眾,也因為不是Made in China,她們不會大量出現在香港,人有我有絕不是時裝的精神。
對,是虛榮。
突然,覺得那個Marc by Marc Jacobs的散紙包有點俗,因為伴著她是一個Made in Spain的CDG銀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