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8月 27, 2007

終於講到星座之一


現場有兩個天秤座,一個獅子座。

天秤座A:「飲咩好呢?奶茶定檸茶?」

天秤座B:「係囉,飲咩好呢?」

這時候,獅子早已作出決定,面對兩個猶疑不決的天秤,開始有點不耐煩。
終於,忘記是否在獅子協助下,兩個天秤揀了凍奶茶。
最後,落order時,天秤們突然轉軑,對望兩秒後,由凍改成熱奶茶,這時獅子的反應大概是被吹得啤一聲。

A的天秤是太陽星座,而B,即是我, 天秤是我的上升星座。

不要說星座迷信,更不要取笑星座八卦—假若你不清楚這是甚麼一回事,事情沒有這樣簡單。

星期日, 8月 19, 2007

Facebook左喇


認識Facebook是從信報而來,得知這個社交網站最初是哈佛學生的玩意,後來擴展至MIT、Standford等名校到後來全美大學高校。早陣子在紐約的朋友說Facebook現在好hit,才知道Facebook在去年已開放給所有電郵作登記。我不是個追網上玩意的人, 自問也追不來,當年friendster沒有玩,想寫blog也搞了一年才行動,而flickr都是最近才開始, 不過Facebook卻很快引起我的興趣,可能信報講過、可能是源自名校,我虛榮呀。怎至剛剛登記,還在研究如何興建自己的平台時,接二連三碰到facebook蹤影,先是幾個朋友同時加入,然後上星期的星期日明報有報道、昨晚在903聽到何式凝又提起、還有原來馬家輝也加入了大隊,看來facebook是勢不可擋。

亞紐約朋友說當初跟很多人說起facebook,反應都是一般,說已有msn、skype等等沒有時間再玩多一樣,後來卻發現大家都登陸了。我不知道大家有幾忙,不過作為上網人,(我認為現在只有上網和不上網兩種分類)網絡是認識世界、跟朋友連繫的重要媒介,早就想寫msn的功德無量,很多時候一句tag line已替你說了近況,而且跟海外朋友的聯擊又是一流,當我在外地就更愛msn。電郵、msn、facebook,是不同種類的溝通工具,暫時對我來說,誰也代替不了誰,例如要約飯局,一個電郵搞哂,慳了時間打電話;問朋友一些不太緊要的事,如你知那間餐廳好食嗎?msn可代勞,又或是跟一些第二三圈的朋友(以相熟或者見面頻率計算)msn確是方便不過,既保持距離又可作緊密聯繫。很多時候,友誼就是這樣維繫,到有機會真人見面時,感覺會更熟絡。到了facebook,除了讓朋友更容易知道你的近況外,更替你找舊朋友,又把一圈圈的朋友連結起來,對於我這個上昇天秤人來說,交友是重要的活動,沒在美國讀過書,如今正在想join那個network?香港朋友快快加入喇!

不過有了他們,也不代表從此不再講電話,不再出街見人,我從不認為網絡是減少人與人的溝通,而且更是相反,只是看你如何運用。

說到底,只有用家才知道當中樂趣。

星期六, 8月 18, 2007

我的名字

(一)我喜歡自己的名字,對,是中文名字,我知道,很多香港人,不習慣、甚至不喜歡自己的中文名,我們都喜歡用英文名,當然大多數人也是因為中學上英文課而需要改個英文名,是貪方便還是貪有型?不過自出來工作後,愈來愈覺得英文名有時很無性格, 用中文名,就更有型,可能,我覺得的自己的中文名字是獨一的。

(二) 獨一,也許不是,倒是因為別人容易記得,林憶蓮初出道時,正在讀小學,打從那時開始,同學、老師經常誤叫我為林憶蓮,後來我愈來愈喜歡她,別人叫我林憶蓮,我會笑著回應。然後,很多時候派卡片,也會得到很大的反應,也試過在過關時,職員拿著我的證件陰陰笑,問:林憶蓮是你的...?我便答,她是我最喜歡的歌手。當然以上情況,可能愈來愈少,因為她不再是當時得令,所以,今天再有人因為我的名字而說起她,我會比從前更興奮。我常笑說希望有一天,能親自把我的卡片,甚至我的身分證給憶蓮看看,然後告訴她,一家四姊妹,名字跟她很相似。

(三)每當有新相識的朋友知道家有四姊妹,例必會問當中是否真的有個林憶蓮,然後我就開始跟他們玩估名遊戲,不知道家姐細妹有沒有相似的經驗,不過我最後都會跟朋友說,大家姐比林憶蓮大,所以名字是我們這個潮洲林家先改的。

(四)改名,我的筆名,也是從林憶蓮而來,出道開始一直沿用,直至上一份工強迫用英文名,到今天這個筆名只在這個網絡世界出現,也因此,知道我這個名字和背後意思的人,和我也有一定的交情,至少認識多年, 所以我也喜歡他們這樣叫我 ,曾經還有不少人以為這是我的真名。

(五)名字背後,其實我不知,只是近來才發現,原來我的名字也頗具台灣文藝氣息,龍教授讀過我的名字後如是說,還有馬家輝,他拿著卡片說,很文藝的名字,為甚麼你爸爸會替你改這個名字,那一刻,眼睛突然變得通紅,我說,不知道,也沒有機會問。我驚訝自己為何差點在陌生人面前流淚,都三年了,後來我發現,是因為疏離。

(六)之後,我問大家姐是否知道我們名字的由來,因為只記得媽媽說過,我的名是外婆隨意取的,雖然家姐也不知道正確答案,不過卻告訴我,在大學一年級那年,有位教授問她名字的由來,是否來自李商隱的一首詩,爸爸學歷不高,卻也是個愛看書的人,當然我從來也沒有十分留意他在看甚麼,不過說不定當天林家第一個孩子出生時,他剛巧看到這首詩。結果,大家姐把一本李商隱詩選送了給我。
《重過聖女祠》,最後一句是這樣:「憶向天階問紫芝」

我很喜歡自己的名字,多謝爸爸、多謝外婆。

星期四, 8月 16, 2007

麻雀友誼


其實我不是很喜歡打麻雀,至少在填寫興趣一欄,不會填上打麻雀三個字,學識打牌,也是近幾年的事,因為我相信打牌是很好的聯誼。

首先,要約齊四個人滕出半天甚至只是一個晚上的時間是超高難度,另外,四個人坐埋一齊除了手不停,口亦不停,在麻雀桌上說話,通常是亂嗡一餐兼且是講盡八卦無聊事,感覺特別暢快,每次也會笑到肚攣,可能我喜歡說話,打牌,其實為了說話。

所以,我對麻雀腳要求很高,我們這四條腿,不經不覺夾了幾年,雖然一年不過兩次機會,也正是這點打牌成了會面的機會,陰差陽錯,每次選港男正日或翌日,就成了我們的麻雀約定日。

亞魚腩小姐,你的金麻雀很襯我的黑甲油。

星期二, 8月 14, 2007

我要看原裝版


不知何時開始,大概是這兩三年吧,找原裝英語版電影看變得有點難度,像這個暑假就差點看不到原裝史力加,因為上映不到一星期,百老匯電影中心(bc)的場次就只剩下午場次,幸好再過一星期晚間場次再次出現,我就是像別人看股市行情般緊貼戲院網站。

如今想看原裝,就只得bc、ifc、amc festival walk &pp,(都是英文喎!),還有時代,總之十間都不夠,而且場數不多,戲腳朋友說情況跟之前剛相反,從前是原裝比配音多。我知道有配音版通常是卡通/動畫,是因為方便小朋友觀眾,我也知道配音版也很有水準,不過原裝跟配音,不止存在著語言的間題,還有文化上的差距,最簡單如,假若戲內提到外國明星或是電影,配音版就變成香港的名字,或者你認為這是微不足道,我就介意喇,而且,原裝版其實有字幕,那為甚麼不要原汁原味呢?

這又另我記起關於外國明星的名字,在報章雜誌上都是看到都是中譯版,例如畢比特、湯告魯斯、茱莉亞蘿拔絲等等,到我自己寫稿要提及這些名字時,很多時候也希望寫回英文名,不是因為要扮野,我想到的問題是,只懂中譯名的話,看外國雜誌,你便不會知道誰是Brat Pitt、Angelina Jolie、Johnny Depp、Jude Law,而且要我記Penelope Cruz、Gwyneth Paltrow、Cate Blanchett好個那些又長又饒口的中譯名,還有,我怎樣跟英文人說很喜歡Johnny Depp呢?
(不過講到Paris Hilton,為甚麼又不用中譯名?是因為簡單容易記?)

當然認識了一大堆英文字,也不代表你特別西化,或者就很國際化,語言,只是作為認識世界的工具。
又想起,看完Simpsons,依然抵死、賤格,不過最喜歡的,還是她很現實,在今天盲目講求
政治正確的香港社會,實在看得特別暢快,在甚麼東西都不能接受,過份PC
的香港,離所謂的國際愈來愈遠。

星期日, 8月 12, 2007

《事後》有感之讀大學


看陳冠中的新書《事後》,竟有如追看小說般, 看出個暢快,因為硬皮包裝,不便帶出街,遂成為深夜讀物,書本是由53篇短小文章組成,原本計劃是每晚看幾篇便睡,結果卻欲罷不能。

《事後》﹣本土文化誌大概是陳冠中的個人部分成長誌加香港文化是怎樣形成的,如呂大樂所分類,陳冠中是第二代嬰兒潮,我是排在後面的第三代尾尾(近第四代呀!),不過他的經歷,也喚醒我的一些記憶。隔代同感,就是「到畢業才有頭緒」這一篇。

「人是如何開竅的呢?社會學的思想是如何生成的?甚麼樣老師的話才聽得進?甚麼樣的書才看得懂?我是到大學最後一個學期準備大考期間。才終於嘗到點社會學的滋味,感覺自己有點頭緒,甚至激動,但為時已晚,來不及跟老師或其他同學交流了。這滋味只能藏在心裡,似有似無,畢業後很容易消散。當然,有些同學開竅早,不過像我這種後知後覺、一不小心荒廢掉三年大學光陰的相信也不少。」

看得我不斷點頭,都是港大,不過不是唸社會學,卻同樣到了最後一個學期才似乎想到點東西,也不敢說是否開竅,一年級確是「戇居居」,捱過A﹣level的日子有如放監,天天跟同學吹水食tea補習賺錢,到二年級開始認清自己在讀甚麼,直至三年級,才真正找到自己喜歡兼相信有些少potential的科目。我的履歷是這樣,一年級英文日文、二年級日文比較文學,三年級比較文學。今天我會告訴別人是唸比較文學,日文呢?早已拋諸腦後,真不相信現在「反哈日」的我當年為何揀了日文,確是年少無知。

還記得大學最後一次考試前,跟同學談起,我們為何要考試呢,因為大家太清楚明天將有那幾條題目會出現,今晚寫一篇出來便可,無聊至極。今天回想,其實是有點「懶醒」,還不太懂甚麼是做研究、追求知識。

沒錯, 「有點頭緒,甚至激動 」、「畢業後很容易消散」;但,沒想到, 頭緒、激動,十年後回來,自去年讀master,令我在大學時代播下、潛藏體內的種子,得到施肥的機會,而這個月,更是有點一發不可收拾,看書、渴書程度是前所未見, 恨不得追回從前失掉的,那一大堆本應看過兼看懂的東西。

星期日, 8月 05, 2007

I just love YOGA, aka please visit my new blog


我是個運動白痴,小學強迫性參加運動會,年年被編玩低B的拾放豆袋障礙賽、中一上P.E.,被Miss的衝力排球嚇怕,自此中學的P.E.堂都在左閃右避下渡過。

學瑜伽,大概是始於1999年,那時瑜伽在美國大熱,在時裝雜誌看見Madonna升天的相片,型爆,那時香港只有零碎小型的yoga studio,於是我入了california,從不做gym,只是因為那裡有yoga class,補充說,我不跑步不打波不懂游泳踩單車,總之不做任何運動,不過,我跳舞,爵士、hip hop個種,喜歡跟音樂配合、喜歡手腳的伸展,喜歡優美的動作,被瑜伽吸引,也許是同一個原因。

以我的年資,理論上不懂「升天」也可以「摺埋」,現實情況是差得很遠,實在慚愧,但也不緊要,從一開始,導師便告訢你,不要跟別人比較,的的確確,有人天生軟骨功,這個不是我,倒記得剛開始時看著自己的進步,那種滿足感足以令我繼續下去。其實最初學瑜伽,是有感自己沒有運動,而對於拉筋又非常著迷,絕不是為了減肥,因為「從前」的確沒有需要,當然心底裡還是希望有朝一天能練成軟骨功,來個一字馬,因為那表示我已懂得控制自己的身體。
瑜伽講求持之以恆,這點我是做得到,雖然不是日日做,七年來卻從沒間斷,只是近年工作關係,上堂次數少了,不過瑜伽早已切切實實地成為我的生活,很多時候不想出外,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很掛念她。那次北彊之旅,坐車時間特長,疲累至極點,我就只想到瑜伽,yoga 是我的therapy。
I really miss you!

是我心繫yoga吧,一向不喜歡拍照,不過自Channel Islands那次後,總愛在世界各地影張yoga相,擺下「鋪士」頂頂癮,給朋友看後又得到很大反應,(反應;如哈哈大笑、覺得我無聊至極、當然也有覺得我厲害的呢!)
就此,玩大左!於時,我開了個新blog。

在參觀我的yoga blog前,先說明幾件事,那不是完美的yoga pose,因為:

1: 沒有穿上適當服裝,穿牛仔褲波鞋是不當。
2: 地點不是平地,甚至是懸崖,像大峽谷。
3 :每張相片都是在工作途中拍攝, 在自己與別人完成工作,在極趕急、忙亂的情況下,放下身上所有物件,然後迫相熟的行家朋友們揸 機,唯時往往只有數分鐘。
4: 不要說來去都是這幾個動作,要在以上情況下擺pose,我的選擇不多,而且當中其實是有不同的,如曲腳直腳,只是不懂瑜伽的人看不出。

Anyway,hope it’s fun coz yoga make me happy!

http://yogaroundtheworld.blogspot.com

星期六, 8月 04, 2007

抗爭


「在愚昧的「發展」巨輪前面,抗爭是一種責任,即使結局可能仍然保護不了甚麼,但至少,能夠保護自己的尊嚴。」﹣Walter Benjamin

來自馬家輝的《我們》,明白了!

讓我想想我的抗爭方法,或者要聽馬國明說,先在暑假重溫Walter Benjamin。

星期三, 8月 01, 2007

請讓我做個正常的記者

我不斷向上,為何現實是不斷向下?
已經是啤酒妹,如今仲要做埋拳手?
究竟幾時可做番個正常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