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9月 16, 2009

在這裡,我鬆開了你的手......《大江大海》

慶幸去年上了龍老師那個關於五十年代的課,這次看《大江大海》,對那個年代的歷史背景便有更清晰的理解,可最重要的還是總算因為那個課程而跟媽媽做了一次口述歷史。

《大江大海》是一點一滴而來,龍老師從父母故事說起,這又回到了《目送》,《目送》看得我淚流滿面,從個人小事到歷史大事,《大江大海》令人對歷史對過去有更多的好奇、更多的體會。我這一代,也算是龍老師的一代,父母都是因為1949的大割裂而離開了家鄉,只是在台灣,這個是很明顯,甚麼外省人本省人。香港呢,都好像是理所當然,當我讀到,「一九四九年流過來的百萬人潮,一過口岸,就進入這個文化和語言的大吸器。大熔爐.......六十年後,你完全看不出他是一九四九的遷徙者。於是,從外面看起來,七百萬香港人,就是一個整體,都是說廣州話的香港人。」對呀,小時候我們都知道爸媽都是大陸過來的,大部份同學的父母也是一樣,很正常吧,然而歷史書沒有多提那個年代,而爸媽說起時你也沒理會,正如書裡提到龍爸爸跟兒女說起小時候的事,他們也就是一副盡快逃離現場的態度,看東森的訪問,龍老師說:「年紀小時總覺得父母像家裡的一張椅一樣,是家裡其中一件東西,不會把他們當作人看待。」唉,又笑又喊!

直至,你到了某一個年紀,或是,直至遇上生死。
比我遲出生幾年的人,父母可能已是那班土生土長的嬰兒潮,1949就更遙遠了。
要跟父母談過去,大家都說很難,實情是很難,還是很懶?

不要以為理所當然,不要等到遇上生死。

星期日, 9月 06, 2009

告別灣仔﹣我的後樂園

幾年前常聽小克畫講談灣仔,他這個灣仔人身體力行講灣仔救灣仔。那時聽著聽著,明白他的想法,卻沒法感受其感情。當他北上離開之後,我卻走進灣仔,雖不是在這裡生活,卻是一星期五天八九小時在灣仔出出入入,特別是當你不願留在辦公室,於是乎,灣仔的大街小巷,成了我的遊樂場。

以灣仔道為主場,後來進攻皇后大道東,巴路士街克街太原街春園街大王東大王西蘭杜街,夾在pp三期與時代廣場間,早餐午餐下午茶,飲茶米線泰菜日菜越菜,篤魚蛋食燒賣飲葛水嘆奶茶餸蛋撻雞批港式西式burger,可以天天新款。

當日子愈來愈無聊,半日三餐後時間還是多得很,餵食貓懶惰鬼購物狂hea精四處遊蕩,走遍出口店書店唱片店,無意間給我發現$38修甲與$88揼骨,不只平通街,簡直全港最平。我愛灣仔呀。
就這樣過了一年。

最後,迫出莊士敦道這幾星期,天天望著和昌福臨門,突然發現,買早餐的地方少了,下午無聊怎麼連一串魚蛋也買不到,路過只剩下路牌的利東街廈門街,突然,我明白,灣仔人,為甚麼不高興。我會專程來到和昌的pawn食飯飲野,但假若我在這裡生活,卻寧願少一個和昌多一間茶餐廳,少間泰昌多一間小食店,給這裡生活的街坊變成給外來的遊人,我不需在這裡生活,卻也深深感受到甚麼叫做破壞社區。


以龍門為界,那邊的灣仔道人多車多,這邊的莊士敦冷冷清清,找吃的人還是往人堆裡去。

只是,不要說合和稱霸的皇后大道東,龍門,也快保不住了。

灣仔,我還會記得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