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細個家姐帶住睇《最佳拍擋》、《富貴迫人》系列,然後是「雙周一成」的年代,跟屋企人看一套,跟同學仔又看另一套。
近十年,總會在年三十晚跟朋友看電影,沒有群星拱照、沒有周星馳、也總有一兩套笑片、大製作撐場,沒做過研究,記不起有甚麼名字。
到了近幾年,港產賀歲片的選擇幾乎是零,無得揀的情況相當嚴重,去年只得一套《長江七號》,前年有不甚「新年」的《門徒》。
年三十看完《游龍戲鳳》,不知嘆氣還是激氣,農曆新年看港產賀歲片其實也沒甚要求,總之是開開心心,炒冷飯也就算了,起碼也要食得落口,今年難得有兩套「純粹的」的港產片,不過這口飯真的難啃。
真正的港產片已經消失,怎不能不懷舊,《家有喜事》又怎能不是經典。
沒有了熱熱鬧鬧的港產片,如今的農曆新年也不再大鑼大鼓,酒樓開、時裝店開,唯一令我回到從前農曆新年的畫面,是街上的小販擋,自從政府在大力消滅小販後,只有在農曆新年才皇恩大赦,即是要掃街,就要等一年一度。
街邊吉魚蛋、食碗仔翅、臭豆腐,對我來說,最有過年氣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