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8月 14, 2007

我要看原裝版


不知何時開始,大概是這兩三年吧,找原裝英語版電影看變得有點難度,像這個暑假就差點看不到原裝史力加,因為上映不到一星期,百老匯電影中心(bc)的場次就只剩下午場次,幸好再過一星期晚間場次再次出現,我就是像別人看股市行情般緊貼戲院網站。

如今想看原裝,就只得bc、ifc、amc festival walk &pp,(都是英文喎!),還有時代,總之十間都不夠,而且場數不多,戲腳朋友說情況跟之前剛相反,從前是原裝比配音多。我知道有配音版通常是卡通/動畫,是因為方便小朋友觀眾,我也知道配音版也很有水準,不過原裝跟配音,不止存在著語言的間題,還有文化上的差距,最簡單如,假若戲內提到外國明星或是電影,配音版就變成香港的名字,或者你認為這是微不足道,我就介意喇,而且,原裝版其實有字幕,那為甚麼不要原汁原味呢?

這又另我記起關於外國明星的名字,在報章雜誌上都是看到都是中譯版,例如畢比特、湯告魯斯、茱莉亞蘿拔絲等等,到我自己寫稿要提及這些名字時,很多時候也希望寫回英文名,不是因為要扮野,我想到的問題是,只懂中譯名的話,看外國雜誌,你便不會知道誰是Brat Pitt、Angelina Jolie、Johnny Depp、Jude Law,而且要我記Penelope Cruz、Gwyneth Paltrow、Cate Blanchett好個那些又長又饒口的中譯名,還有,我怎樣跟英文人說很喜歡Johnny Depp呢?
(不過講到Paris Hilton,為甚麼又不用中譯名?是因為簡單容易記?)

當然認識了一大堆英文字,也不代表你特別西化,或者就很國際化,語言,只是作為認識世界的工具。
又想起,看完Simpsons,依然抵死、賤格,不過最喜歡的,還是她很現實,在今天盲目講求
政治正確的香港社會,實在看得特別暢快,在甚麼東西都不能接受,過份PC
的香港,離所謂的國際愈來愈遠。

1 則留言:

see why 說...

首先,讀妳的網誌是暢快的。謝。
起初接觸‘政治正確’這個觀念時,覺得它是金科玉律;後來發現如果人只是因為政治正確而政治正確,感覺是十分令人窒息的。
沒有真正關懷的政治正確怎樣也不會正確。相反,“有心”的真言即使“不政治正確”,它至少滿足了西方民主的精髓:言論自由;它達到真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