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感冒,折磨得很。
首階段發燒,中途突然加插發冷,全身發抖,雙手震得差點連杯也拿不住,最後要蓋三張被才頂得住,那一刻,我以為我撞了邪。
看過兩次西醫後,精神轉好,但仍感虛弱,是時候找中醫,在慢慢康復期間,又來了,是身體麻痺,先是左下手臂跟右小腿,第二天又輪到右手跟左下,每天都轉位置,走了一個星期,連手指頭都不放過,上個星期,我就成了妲紀,走路像個亞婆,著衫也有難度,肉體上的痛苦再次影響精神狀況。
到了這星期,精神和肉體大致回復正常,卻走了個「咳」來,就連唇瘡也來了,這個病毒真得太狠,誓要走遍全身。
最痛苦的,莫過於無胃口但肚餓,現在胃口跟之前還是有一點距離,雖然,病了兩個星期,真的瘦了不少,我寧願變回從前的我。
請讓我變回大食。
星期五, 12月 12, 2008
周小姐,真的想你好。
周小姐單新聞,發生了一星期,想說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自己的感覺,原來我還關心她。
事件火速發展至今天的分手宣言,期間每次看到報導,心裡真的不好受,甚至是眼淚在心裡流,畢竟,從前作為粉絲,對她的愛情故事真的是暸如指掌,因為我們會看盡所有,真的是所有的報導、訪問,又嘗試找內幕消息,粉絲間互相交流,係呀,係非常仔細的研究與分析。當然,最終這些事只有兩人最清楚,然而留意了十幾廿年,放了感情,而且跟這個人更是相識,怎會沒感覺,真的想她好!
p.s. 今天連公司裡的八字頭年青同事也跟我熱切討論,重點是全世界都大讚周小姐,還記得從前很多女仔也不喜歡她,不過打從近年復出之後,似乎是一面倒的欣賞。這個,從前是萬萬想不到。
事件火速發展至今天的分手宣言,期間每次看到報導,心裡真的不好受,甚至是眼淚在心裡流,畢竟,從前作為粉絲,對她的愛情故事真的是暸如指掌,因為我們會看盡所有,真的是所有的報導、訪問,又嘗試找內幕消息,粉絲間互相交流,係呀,係非常仔細的研究與分析。當然,最終這些事只有兩人最清楚,然而留意了十幾廿年,放了感情,而且跟這個人更是相識,怎會沒感覺,真的想她好!
p.s. 今天連公司裡的八字頭年青同事也跟我熱切討論,重點是全世界都大讚周小姐,還記得從前很多女仔也不喜歡她,不過打從近年復出之後,似乎是一面倒的欣賞。這個,從前是萬萬想不到。
星期日, 11月 30, 2008
kylie echo
星期四晚發住燒去睇Kylie,中午101度,食藥灌水訓覺,務求火速降溫,終於在太陽落山時可以出動,雖然是至平個種離台萬象遠,大喇喇$380,而且最重要是飛全在我手,那一刻沒有想到是否真的好恨睇Kylie。
結果,由開場好好地到差不多十點好似「沾寒沾凍」,雖然完場的I should be so lucky把我叫一叫醒,機場回家的路程實在痛苦。
之後星期五六日病到五顏六色,全日睡,在床上輾轉時腦內卻不停出現Kylie live的影像,有時我是這樣衡量concert好看否,假若回家後歌聲影像𣿅斷,又上youtube不停找片看,那,就是好了,至少可能是inspiring.
中學時代的流行音樂記憶,原來還漏了西人代表,Kylie。
結果,由開場好好地到差不多十點好似「沾寒沾凍」,雖然完場的I should be so lucky把我叫一叫醒,機場回家的路程實在痛苦。
之後星期五六日病到五顏六色,全日睡,在床上輾轉時腦內卻不停出現Kylie live的影像,有時我是這樣衡量concert好看否,假若回家後歌聲影像𣿅斷,又上youtube不停找片看,那,就是好了,至少可能是inspiring.
中學時代的流行音樂記憶,原來還漏了西人代表,Kylie。
星期日, 11月 16, 2008
我的名牌酒店系列
不用進進出出機場近兩個月,完全沒有懷念飛行的日子,其一自然是我其實非常討厭搭飛機,其二是飛行畢竟是工作。
不過不過,兩年又九個月的旅遊記者生涯,最最最不捨得的,是五星級酒店,還有boutique hotel呀。我是超級享受型,自從嘗過luxury hotels滋味後,不用說背囊團受不了,我是那種非常願意多付一千幾百而要住好住豪一點的人。大部份人在旅遊時也寧願在住方面慳一點而把錢放在購物上,對我來說,住宿可說是top 1,根本是旅遊渡假的一部分,之所以愛泰國,就是因為正酒店都是我負擔得起。
當然不一定是五六星,有趣有型的boutique hotel也是我的至愛,數數我的入住記錄:
星級:倫敦Inter Continental、清邁Mandarin Oriental、拉斯維加斯Bellagio、 河內Sofitel、東京Ritz Carlton、新加坡St.Regis、曼谷Conrad、慕尼黑Sofitel
Boutique Hotel: Jersey Islands The Club、倫敦Metropolitan、Halkin、首爾W、納米比亞的camp、牛津的Malmaison
也不是次次住得豪,大概這些都是記憶比較深而又不能負擔得起的。一生總要豪一次,我就希望日後年年有得豪,不用出於工作理由,可以盡情享受。
星期日, 10月 26, 2008
兩年七個月的世界足跡
在九月初三清山的旅途上,已知道這是當旅遊記者的最後一次,就連咭片也不帶,夠哂絕,車程中,不計之前兩間公司,記下兩年七個月在維園日報走過的地方,單看這個名單,實在教行外人羨慕,跑旅遊的確好玩,係囉,好玩,這個年紀,仲玩咩,夠了。存了這堆回憶,很足夠。
2/2006-蘇州: 返工第一個星期,四日後出發,那時細佬在蘇州工作,約了食宵夜。
3/2006-倫敦: 住了三間正酒店,然後首次去牛津找細妹。
6/2006-Channel Islands: 相信香港沒有多少人去過,又在牛津待了幾天。
6/2006-清邁: 重點是住Mandarin,可惜要同人share room。
7/2006-西藏: 坐青藏鐵路,沒有出現高山症,少少頭痛罷了。
10/2006-東京: 除了那個爛鬼星外,同行人非常好玩。
11/2006-拉斯維加斯+首爾:首次坐business class,超豪但超亂的一次。
1/2007-河內: 跟bobby chin條傻佬,好食好住兼無咩做。
1/2007-釜山: 回港四天又出發,十萬個不願意,不過旅程總算好玩,天氣好凍呢
3/2007-大阪: 環球片場不是我杯茶,認識了說得口流利英語的日本妹,可惜失去聯絡。
4/2007-德島、東京: 最開心住了兩晚Ritz Carlton。
5/2007-台灣: 終於第一次以工作之名去台灣,主打是宜蘭、花蓮,最開心是住了礁溪老爺。
6/2007-杭州: 其實是烏鎮、千島湖、橫店、杭州。
7/2007-北疆: 人腳正,卻遇上克人憎導遊,又錯過了那年七一。
9/2007-曼谷: 最似自己去玩的一次。
11/2007-肯雅: 開眼界非州之旅,第一次認認真真影相,從此愛上非州。
12/2007-納米比亞; 一不離二,再中非州,更是超豪之旅,全程小型飛機。
1/2008:新加坡: 全世界都嫌,我好恨去的,第一次去
3/2008:泰國: 金三角加曼谷,旅程上忙寫freelance。
4/2008:曼谷: 回港兩天再返曼谷,一人的三天,住conrad的suite,好豪。
5/2008:馬來西亞: 檳城加redang,又城市又resort,狂影瑜珈相,好玩。
5/2008:北疆: 沒想到一年去一次,而這次出事了,會另開章節寫。
6/2008:歐洲: 慕尼黑、米蘭、倫敦,食住豪的一次,第三次去牛津找細妹
9/2008:江西: 三清山為主,體驗「紅色大陸」,cheap之旅
大概沒有遺漏,那些即日一兩天的廣東省沒有記下,太相似,不記得了。
2/2006-蘇州: 返工第一個星期,四日後出發,那時細佬在蘇州工作,約了食宵夜。
3/2006-倫敦: 住了三間正酒店,然後首次去牛津找細妹。
6/2006-Channel Islands: 相信香港沒有多少人去過,又在牛津待了幾天。
6/2006-清邁: 重點是住Mandarin,可惜要同人share room。
7/2006-西藏: 坐青藏鐵路,沒有出現高山症,少少頭痛罷了。
10/2006-東京: 除了那個爛鬼星外,同行人非常好玩。
11/2006-拉斯維加斯+首爾:首次坐business class,超豪但超亂的一次。
1/2007-河內: 跟bobby chin條傻佬,好食好住兼無咩做。
1/2007-釜山: 回港四天又出發,十萬個不願意,不過旅程總算好玩,天氣好凍呢
3/2007-大阪: 環球片場不是我杯茶,認識了說得口流利英語的日本妹,可惜失去聯絡。
4/2007-德島、東京: 最開心住了兩晚Ritz Carlton。
5/2007-台灣: 終於第一次以工作之名去台灣,主打是宜蘭、花蓮,最開心是住了礁溪老爺。
6/2007-杭州: 其實是烏鎮、千島湖、橫店、杭州。
7/2007-北疆: 人腳正,卻遇上克人憎導遊,又錯過了那年七一。
9/2007-曼谷: 最似自己去玩的一次。
11/2007-肯雅: 開眼界非州之旅,第一次認認真真影相,從此愛上非州。
12/2007-納米比亞; 一不離二,再中非州,更是超豪之旅,全程小型飛機。
1/2008:新加坡: 全世界都嫌,我好恨去的,第一次去
3/2008:泰國: 金三角加曼谷,旅程上忙寫freelance。
4/2008:曼谷: 回港兩天再返曼谷,一人的三天,住conrad的suite,好豪。
5/2008:馬來西亞: 檳城加redang,又城市又resort,狂影瑜珈相,好玩。
5/2008:北疆: 沒想到一年去一次,而這次出事了,會另開章節寫。
6/2008:歐洲: 慕尼黑、米蘭、倫敦,食住豪的一次,第三次去牛津找細妹
9/2008:江西: 三清山為主,體驗「紅色大陸」,cheap之旅
大概沒有遺漏,那些即日一兩天的廣東省沒有記下,太相似,不記得了。
星期四, 10月 23, 2008
Unavoidable Politics
上一課Politics as Cultural Practice,碰上Work related with Politics,當下世界又是All about Politics。
資本主義自由主義保守主義新自由新保守新左新右第三條路,通通給你最活生生的例子。
我就像幼稚園生突然要入大學,工作上課長短互補,時間較好在這個天天有大事的年代。
避不了!(至少這幾個月)
資本主義自由主義保守主義新自由新保守新左新右第三條路,通通給你最活生生的例子。
我就像幼稚園生突然要入大學,工作上課長短互補,時間較好在這個天天有大事的年代。
避不了!(至少這幾個月)
星期六, 10月 18, 2008
從孔記到孔慶熒到孔梁巧玲
星期六龍教授的講座,是孔慶熒及梁巧玲慈善基金的新搞作。
孔慶熒,是非常熟悉的名字,從前我們叫他孔記,真是不敬,原來他是大名鼎鼎。
孔記,其實是我們稱呼在孔慶熒樓內的餐廳,也不知是誰發明這個稱呼。孔記對我來說是很好的回憶,這座位於Main Building對面的孔慶熒樓,又是另一古典英式建築,初入港大就認識了孔記之好,除了環境有型,作為學生canteen確實是有水準,賣的是西餐,最最最印像深的,便是tea time。要知道文學院的學生特別空閒,而且主要上課地方也就是在Main Building,地利之便,孔記當然是最理想吹水地方。
那個年代,我對港大校園的歷史沒有感覺,只知道建築很吸引,到了今天,從基金到建築到歷史到canteen到現在,星期六那天,看見台上的孔梁巧玲女士,想起大學一年級在孔記吃下午茶時的那碟薯條。
孔慶熒樓是港大最早的建築之一,1919年建成,曾用作行政部門和職員的common room,1986年命名為孔慶熒樓,表揚孔氏家族的捐獻,1995年被政府確認為法定古蹟,這段歷史在港大網頁很易找到,不過,孔慶熒內的餐廳,大概記得在我畢業前已結業,究竟是95還是96呢,那又是甚麼時候開業,還有,死因是甚麼呢,如此高質素的canteen很難得呀,這些歷史,請問那裡可找到?
我懷疑,孔記大概是九十年代,特別是文學院愛吃兼愛偷懶學生的一個獨有回憶。
從孔記回到孔慶熒回到孔梁巧玲傑出人文學者,cheers for HKU!
孔慶熒,是非常熟悉的名字,從前我們叫他孔記,真是不敬,原來他是大名鼎鼎。
孔記,其實是我們稱呼在孔慶熒樓內的餐廳,也不知是誰發明這個稱呼。孔記對我來說是很好的回憶,這座位於Main Building對面的孔慶熒樓,又是另一古典英式建築,初入港大就認識了孔記之好,除了環境有型,作為學生canteen確實是有水準,賣的是西餐,最最最印像深的,便是tea time。要知道文學院的學生特別空閒,而且主要上課地方也就是在Main Building,地利之便,孔記當然是最理想吹水地方。
那個年代,我對港大校園的歷史沒有感覺,只知道建築很吸引,到了今天,從基金到建築到歷史到canteen到現在,星期六那天,看見台上的孔梁巧玲女士,想起大學一年級在孔記吃下午茶時的那碟薯條。
孔慶熒樓是港大最早的建築之一,1919年建成,曾用作行政部門和職員的common room,1986年命名為孔慶熒樓,表揚孔氏家族的捐獻,1995年被政府確認為法定古蹟,這段歷史在港大網頁很易找到,不過,孔慶熒內的餐廳,大概記得在我畢業前已結業,究竟是95還是96呢,那又是甚麼時候開業,還有,死因是甚麼呢,如此高質素的canteen很難得呀,這些歷史,請問那裡可找到?
我懷疑,孔記大概是九十年代,特別是文學院愛吃兼愛偷懶學生的一個獨有回憶。
從孔記回到孔慶熒回到孔梁巧玲傑出人文學者,cheers for HKU!
星期日, 10月 05, 2008
返新工喇
2006年夏天,準備master開學,翻閱當日自己寫下的:「相信自己或會(可能是希望)有些改變,不過我不知道會是怎樣。」
兩年過去,suppose讀完,原來真係有轉變。
身邊家人朋友同事行家得悉我轉行,驚訝的佔多,其實我自己也是意想不到。
十年記者,由時裝開始,旅遊結束(至少暫時),都可以說是偶然,其實一直想做的是文化藝術範疇,當然也是傳媒。直至近年,愈覺傳媒之路是dead end,也沒有可能有認認真真的文化雜誌,想過轉行,卻自知最怕返朝九晚六的office工,也很清楚自己是愛寫,還是讀了這個master至算。
殊不知,這個MCS令我關心社會新聞、國際大事,同期上了龍應台的課,轉變更大,也多得幾年閱讀信報的收穫,或者一切也不是偶然。
從吃喝玩樂到社會政治,就這樣,我願意早上起來返工,因為這大概是代表一個進步,這個working experience能整靚resume呢!
最喜歡的還是跟文化藝術相關的工作,不過我知道你恨的,反而是得不到,從沒想到的,會突然走到你面前。
兩年過去,suppose讀完,原來真係有轉變。
身邊家人朋友同事行家得悉我轉行,驚訝的佔多,其實我自己也是意想不到。
十年記者,由時裝開始,旅遊結束(至少暫時),都可以說是偶然,其實一直想做的是文化藝術範疇,當然也是傳媒。直至近年,愈覺傳媒之路是dead end,也沒有可能有認認真真的文化雜誌,想過轉行,卻自知最怕返朝九晚六的office工,也很清楚自己是愛寫,還是讀了這個master至算。
殊不知,這個MCS令我關心社會新聞、國際大事,同期上了龍應台的課,轉變更大,也多得幾年閱讀信報的收穫,或者一切也不是偶然。
從吃喝玩樂到社會政治,就這樣,我願意早上起來返工,因為這大概是代表一個進步,這個working experience能整靚resume呢!
最喜歡的還是跟文化藝術相關的工作,不過我知道你恨的,反而是得不到,從沒想到的,會突然走到你面前。
星期四, 9月 18, 2008
看出個倫敦來。

happy go lucky 看得爽,早知這是英倫出品,開場頭幾分鐘的書店、街頭場景,已聞到那陣倫敦味,我不懂解釋,究竟這算不算典型,沒有oxford street、沒有London Bridge、甚至沒有地鐵、雙層巴士,跟Woody Allen的《Match Point》一比,似乎《Match Point》更像我們,我們外人眼中/心中的倫敦,或者Match Point講的是中產/上流,Happy Go Lucky是普通平民百姓,然而Woody Allen是外人,Mike Leigh是英國人。
無論是那一種倫敦,都給我親切感,有趣的是,我從來沒有在倫敦生活過,雖然倫敦去過五六七趟,其他英國城市也走過,之不過,沒生活過就是沒生活過,就是欠缺實實在在的經驗。看罷電影,突然想到,這種倫敦親切感,是來自一個「去倫敦讀書的一種虛榮感」。
話說畢業後的好幾年,總有同學到倫敦讀Master,大概讀英文、讀比較文學就很順理成章會揀倫敦,的確,我一直渴望繼續讀書,附帶的是要到外國,是甚麼原因呢,我不知道,不過我知道,身邊也有不少同我一樣想法的同學。到了這麼多年後,也不再執著於一定要到外國讀書,因為我知道,那是一種虛榮。
當然,放洋留學,除了學術追求,也意味著開眼界,不過今天的「浸過咸水」早已不再馨香,眼見不少放洋留學的人一點咸水味也沒有,我相信,你不打開自己,在那裡都是一樣。
星期六, 9月 13, 2008
星期五, 9月 12, 2008
星期三, 9月 10, 2008
無啦啦去左革命搖籃
出發前一無所知,只知要行個三清山,又要去衢州。原來一個在淅江最西,一個在江西。
返大陸,雖不算多,也不算毫無經驗,大城市、小鄉鎮都算去過,怎麼這次感覺咁鬼大陸。
咁鬼大陸,是室內外隨處吐痰、行到好埋痴住你、重點是,好紅色呀。在小店還會找到毛澤東相、甚麼革命書、vcd,就連二十幾歲的導遊姐姐也在車上不停唱革命山歌,嚇得我呢!
係喎,係江西喎,怪不得導遊姐姐說不懂流行曲,從小就聽那些山歌,雖然沒有到南昌、景崗山等泛紅地方,還是感到非常大陸、非常共產。可能團中盡是民建叔和民建嬸,再加上,晚上跟那班官商不分、官商難分的人應酬,那些臉、那些說話......回程更是在零晨時份,一個人在皇崗回港,身旁盡是的滿身煙酒的確麻?佬,唉!
選舉前給我遇上這種旅程,看見亞媽太極師傅支持的鼠王芬配票成功得勝,又激氣又無奈。
還是這四天的旅程弄得我像是七勞八損,腳仔軟兼單潤腸,十個down呀。
返大陸,雖不算多,也不算毫無經驗,大城市、小鄉鎮都算去過,怎麼這次感覺咁鬼大陸。
咁鬼大陸,是室內外隨處吐痰、行到好埋痴住你、重點是,好紅色呀。在小店還會找到毛澤東相、甚麼革命書、vcd,就連二十幾歲的導遊姐姐也在車上不停唱革命山歌,嚇得我呢!
係喎,係江西喎,怪不得導遊姐姐說不懂流行曲,從小就聽那些山歌,雖然沒有到南昌、景崗山等泛紅地方,還是感到非常大陸、非常共產。可能團中盡是民建叔和民建嬸,再加上,晚上跟那班官商不分、官商難分的人應酬,那些臉、那些說話......回程更是在零晨時份,一個人在皇崗回港,身旁盡是的滿身煙酒的確麻?佬,唉!
選舉前給我遇上這種旅程,看見亞媽太極師傅支持的鼠王芬配票成功得勝,又激氣又無奈。
還是這四天的旅程弄得我像是七勞八損,腳仔軟兼單潤腸,十個down呀。
星期一, 9月 01, 2008
星期日, 8月 31, 2008
體育/明星
在電視新聞看到中國運動員訪港的報導,感覺怪怪的,追蹤他們遊樂園、買手機買金錶LV,體育明星,此時此刻,最明星,又,自遊行罷了。
行蹤跟外國明星訪港沒有兩樣,不過電子傳媒不會報導,因為有了「國家」的包裝,所以霸佔了港聞到娛樂的頭條。
體育早已成為資本主義下的文化消費項目,而奧運是加添了國家、民族這一個光環,甚麼也變得順利成章,運動員是推銷員。
奧運是大型節慶、是spectacular,給過著平淡生活的人提供一樣最方便而且是免費的消閒活動,再搭送話題。最怕全世界在做同一種事,兼且從來也不愛看體育活動,所以奧運期間我沒有追看或沉迷,只是選揮性地看了優美動作的體操和跳水,短跑也會看,夠快囉,發覺自己是沒心機看球賽的。看體育活動,特別是球賽,是要take side才好看,夠刺激囉,而在奧運更是國族之爭,是以大家真的忽然愛國起來,實在受不住那些中國加油的轟炸。不過,我倒記得小時候,八十年代那時,殖民時期,我們也就是從奧運中得到國族認同,看體育節目要take side,而且你的中國隊又勁喎,很明白認同何來,而且來得很易,之又不過,肯定不如這一次般亢奮,就是因為在家門口這幾個字,令運動員太沉重,觀眾太激動。
遠在美國的朋友說看奧運看中國隊看得肉緊,又跟西人爭論,就係咁:在西人地方,民族感加兩分;在自己地方,要減少少。
噢,又記起當年張德培大紅時,不少同學都迷上他,那時我很反感,我認為他太樣衰,不是明星、不可是偶像,可笑嗎?體育明星、政治明星,是這個年代需要明星還是甚麼也可以是明星。不過我覺得不平的是,從來只有人說迷歌星偶像無聊,迷體育明星就沒那麼大問題,是因為他們的成就是看得見、是他們形像一定健康嗎,看見上星期人頭湧湧去撲飛睇金牌運動員表演,跟一般粉絲無異。
我還是比較喜歡電影明星和歌星,鬼叫我成長於香港產「明星」的年代,懷舊兼固執。
行蹤跟外國明星訪港沒有兩樣,不過電子傳媒不會報導,因為有了「國家」的包裝,所以霸佔了港聞到娛樂的頭條。
體育早已成為資本主義下的文化消費項目,而奧運是加添了國家、民族這一個光環,甚麼也變得順利成章,運動員是推銷員。
奧運是大型節慶、是spectacular,給過著平淡生活的人提供一樣最方便而且是免費的消閒活動,再搭送話題。最怕全世界在做同一種事,兼且從來也不愛看體育活動,所以奧運期間我沒有追看或沉迷,只是選揮性地看了優美動作的體操和跳水,短跑也會看,夠快囉,發覺自己是沒心機看球賽的。看體育活動,特別是球賽,是要take side才好看,夠刺激囉,而在奧運更是國族之爭,是以大家真的忽然愛國起來,實在受不住那些中國加油的轟炸。不過,我倒記得小時候,八十年代那時,殖民時期,我們也就是從奧運中得到國族認同,看體育節目要take side,而且你的中國隊又勁喎,很明白認同何來,而且來得很易,之又不過,肯定不如這一次般亢奮,就是因為在家門口這幾個字,令運動員太沉重,觀眾太激動。
遠在美國的朋友說看奧運看中國隊看得肉緊,又跟西人爭論,就係咁:在西人地方,民族感加兩分;在自己地方,要減少少。
噢,又記起當年張德培大紅時,不少同學都迷上他,那時我很反感,我認為他太樣衰,不是明星、不可是偶像,可笑嗎?體育明星、政治明星,是這個年代需要明星還是甚麼也可以是明星。不過我覺得不平的是,從來只有人說迷歌星偶像無聊,迷體育明星就沒那麼大問題,是因為他們的成就是看得見、是他們形像一定健康嗎,看見上星期人頭湧湧去撲飛睇金牌運動員表演,跟一般粉絲無異。
我還是比較喜歡電影明星和歌星,鬼叫我成長於香港產「明星」的年代,懷舊兼固執。
大學生是細路扮大人
「細個個陣我不吃豬腰豬潤。」
「你細個是幾時?」
「咪大學囉!」
我估早於五六年前開始,我每講起細個,其實就是指二十出頭,大學時期。
細個,是因為「細佬扮大人」,大學生當然是成年人,都成二十歲,不過,實則還是非常低能,可能是香港學生真的特別幼稚。
這幾個星期經常在街上看到玩緊o'camp的大學生,怎麼咁似中學生,是外表加神態給我的感覺,或者從前的我們都是一樣,o'camp正正就是「細路扮大人」的一大例證,如今想起最嘔心的,是所謂的Night chat,晚上跟你的組員和那些升二年級的組長談心事,三九吾識的一班人圍著說自己的戀愛經驗,如今想去都毛管動。
而那班升二年級, 年紀同你差不多的人,又會用「難」有經驗的口吻給你各種各樣的意見,好像例如入U有幾件事一定要做,拍拖啦、上莊啦、做part-time賺錢啦、住hall啦,講到好似一樣都不能少。可怕的是,到了自己升二年,又變成他們一樣,好核突。
不過,無可否認,大學三年時間真的令人大得很快,回想我的大學生涯每年也有不同的進步,一年怎樣, 二年怎樣,final又怎樣,當然還是幼稚的。
大學無疑令我大開眼界,如果今天要我回到從前某一個階段,請把我帶回薄扶林。
然而,是因為大學三年太無牽無掛、太安全,畢業後才跌得焦頭爛額。
「你細個是幾時?」
「咪大學囉!」
我估早於五六年前開始,我每講起細個,其實就是指二十出頭,大學時期。
細個,是因為「細佬扮大人」,大學生當然是成年人,都成二十歲,不過,實則還是非常低能,可能是香港學生真的特別幼稚。
這幾個星期經常在街上看到玩緊o'camp的大學生,怎麼咁似中學生,是外表加神態給我的感覺,或者從前的我們都是一樣,o'camp正正就是「細路扮大人」的一大例證,如今想起最嘔心的,是所謂的Night chat,晚上跟你的組員和那些升二年級的組長談心事,三九吾識的一班人圍著說自己的戀愛經驗,如今想去都毛管動。
而那班升二年級, 年紀同你差不多的人,又會用「難」有經驗的口吻給你各種各樣的意見,好像例如入U有幾件事一定要做,拍拖啦、上莊啦、做part-time賺錢啦、住hall啦,講到好似一樣都不能少。可怕的是,到了自己升二年,又變成他們一樣,好核突。
不過,無可否認,大學三年時間真的令人大得很快,回想我的大學生涯每年也有不同的進步,一年怎樣, 二年怎樣,final又怎樣,當然還是幼稚的。
大學無疑令我大開眼界,如果今天要我回到從前某一個階段,請把我帶回薄扶林。
然而,是因為大學三年太無牽無掛、太安全,畢業後才跌得焦頭爛額。
星期六, 8月 30, 2008
我們咩咩過、我們都經過﹣互聯網誕生的前後世紀
天天與電腦為伍,上網等同吃飯,十年前,是怎樣的?
不,不只十,而是十五年,臨近開學的日子,msn 對話中,大學同學突然說,我們識了足足十五年。
嘩。
時間記得清清楚楚,可以不是因為記性好,而是站在歷史事件的點與線、脈絡中。
是互聯網、通訊發展史:
﹣中七那年暑假,家姐把舊call機給我,是個數字機,以數字代表姓氏,好像004是姓陳,在O'camp內,我是少數有call 機的人。
﹣大學一年級,依稀記得莊友中也不是人人有call機,後來,大家很快換了文字機;同時,我們在main building小小的電腦室send email,其實我是陪同學,因為那時我完全不懂那種email如何用。(請用過的人介紹一下)
﹣一年級,上EAS學wordperfect,交功課也準許用手寫,不過我好像已用電腦,臨急臨忙時才手寫。
﹣三年級,住hall時,大家在爭pantry內唯一的電話,有人已拿著天地線在煲粥,我又把電腦搬到那個沙宣道十樓的房間內,都只是做文字處理,那個年代,我們還是要到圖書館,休想有甚麼wikipedia幫忙。
﹣大學畢業一兩年,我買了第一部手提電話,是沒有sony的ecricsson,好像是六七千元,是人工的一半有多。同學除了用email聯絡,我們icq了!
﹣九八年,牛津五星期之旅,回港幾天,跟四五個在那邊的朋友一起icq,亂到七彩,還有,邊icq邊流淚。
﹣進入二千年,爆發了,自此,我們繼續email、後加msn,skype,又blogger又flickr,yahoohotmailgmail一人幾個email account,去年又爆了個facebook,長途電話由幾十元一分鐘到幾毫一分鐘。
我們傳呼過、email過、icq過、sms過、msn過、厲害是,我們寫過信。
我相信這是屬於七字頭的人一個獨特經驗,成長於沒有互聯網的日子,我們看電視聽收音機大,我們煲電話粥、我們寫信,然後,在大學階段,一切在變化中,二十來歲的人適應力強,又有能力去投入。七字頭的上一代,有可能追不上新潮流,七字頭的下一代,沒試過沒有互聯網的日子。
好明顯我們是被科技寵壞了,你試下我個iPhone出事,肯定發顛。大家都說新一代不懂跟人溝通,是互聯網惹的禍,我們這一輩大概沒有問題,我們曾在字跡,曾用聲音去別人溝通,單是因為舊有價值和經驗的相同,可能解釋了為何我比較能跟上面的六字而不是下面的八字溝通。
不,不只十,而是十五年,臨近開學的日子,msn 對話中,大學同學突然說,我們識了足足十五年。
嘩。
時間記得清清楚楚,可以不是因為記性好,而是站在歷史事件的點與線、脈絡中。
是互聯網、通訊發展史:
﹣中七那年暑假,家姐把舊call機給我,是個數字機,以數字代表姓氏,好像004是姓陳,在O'camp內,我是少數有call 機的人。
﹣大學一年級,依稀記得莊友中也不是人人有call機,後來,大家很快換了文字機;同時,我們在main building小小的電腦室send email,其實我是陪同學,因為那時我完全不懂那種email如何用。(請用過的人介紹一下)
﹣一年級,上EAS學wordperfect,交功課也準許用手寫,不過我好像已用電腦,臨急臨忙時才手寫。
﹣三年級,住hall時,大家在爭pantry內唯一的電話,有人已拿著天地線在煲粥,我又把電腦搬到那個沙宣道十樓的房間內,都只是做文字處理,那個年代,我們還是要到圖書館,休想有甚麼wikipedia幫忙。
﹣大學畢業一兩年,我買了第一部手提電話,是沒有sony的ecricsson,好像是六七千元,是人工的一半有多。同學除了用email聯絡,我們icq了!
﹣九八年,牛津五星期之旅,回港幾天,跟四五個在那邊的朋友一起icq,亂到七彩,還有,邊icq邊流淚。
﹣進入二千年,爆發了,自此,我們繼續email、後加msn,skype,又blogger又flickr,yahoohotmailgmail一人幾個email account,去年又爆了個facebook,長途電話由幾十元一分鐘到幾毫一分鐘。
我們傳呼過、email過、icq過、sms過、msn過、厲害是,我們寫過信。
我相信這是屬於七字頭的人一個獨特經驗,成長於沒有互聯網的日子,我們看電視聽收音機大,我們煲電話粥、我們寫信,然後,在大學階段,一切在變化中,二十來歲的人適應力強,又有能力去投入。七字頭的上一代,有可能追不上新潮流,七字頭的下一代,沒試過沒有互聯網的日子。
好明顯我們是被科技寵壞了,你試下我個iPhone出事,肯定發顛。大家都說新一代不懂跟人溝通,是互聯網惹的禍,我們這一輩大概沒有問題,我們曾在字跡,曾用聲音去別人溝通,單是因為舊有價值和經驗的相同,可能解釋了為何我比較能跟上面的六字而不是下面的八字溝通。
星期五, 8月 29, 2008
星期日, 8月 24, 2008
星期六, 8月 09, 2008
人人叫好的開幕禮,不過......
奧運開幕睇到大家嘩嘩聲,全世界叫好,張藝謀的確好野。
不過,係呀,有不過,開幕表演在藝術上、技巧上是超班,可是,當我在看四大發明、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這些最典型的中國文化時,卻感到納悶。
可能是讀了文化研究的關係,對於所謂理所當然的中國五千年文化是甚麼一回事,經常也要帶著批判角度去看。或者大部份人也會認為說中國文化總要說這些,而且在這種面向世界、展示實力的場合,當然要搬出這一套。可能是我要求更高一點,除了這些,還有甚麼新鮮意念,就像張藝謀這幾年拍的古裝片,場面要幾宏偉有幾宏偉,不過,內容總是.....
倒想看看2012倫敦奧運的開幕禮,大概他們不會把大不列顛的黃金盛世搬哂出來。
還有,創作不是應該不斷打破規限、打破既有的觀念嗎?
不過,我重申,這次開幕禮是厲害的,免得被憤青圍剿。
呀,還有,應該很多年沒有專程留在電視機前看開幕,令我想起中學時代看奧運的日子,也令我想起原來我是很喜歡看各國運動員進場,這個大部份人都說悶的場面。小時候看真是大開眼界,知道世界原來有這麼多國家,很多是從沒聽過,長大了再看,依然覺得有趣,二百多個國家,當然還有一些是從未聽聞,那個是在太平洋的小島.那個是非洲小國,部份更是穿上民族服裝,像是參加甚麼festival般興奮。不過,旁白在介紹這些國家時,總會說他們在獎牌方面是差一點,你看,甚麼體育精神.友誼第一、比實第二那些都是廢話,到最樣還是金牌榜最重要。不過我卻欣賞螢光幕前有一個小小的國家簡介,像所屬位置,人口等,當然我渴望多一點,還有不用強調那個國家從沒拿過獎牌吧!
還有沒有人喜歡看運動員進場呢?
不過,係呀,有不過,開幕表演在藝術上、技巧上是超班,可是,當我在看四大發明、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這些最典型的中國文化時,卻感到納悶。
可能是讀了文化研究的關係,對於所謂理所當然的中國五千年文化是甚麼一回事,經常也要帶著批判角度去看。或者大部份人也會認為說中國文化總要說這些,而且在這種面向世界、展示實力的場合,當然要搬出這一套。可能是我要求更高一點,除了這些,還有甚麼新鮮意念,就像張藝謀這幾年拍的古裝片,場面要幾宏偉有幾宏偉,不過,內容總是.....
倒想看看2012倫敦奧運的開幕禮,大概他們不會把大不列顛的黃金盛世搬哂出來。
還有,創作不是應該不斷打破規限、打破既有的觀念嗎?
不過,我重申,這次開幕禮是厲害的,免得被憤青圍剿。
呀,還有,應該很多年沒有專程留在電視機前看開幕,令我想起中學時代看奧運的日子,也令我想起原來我是很喜歡看各國運動員進場,這個大部份人都說悶的場面。小時候看真是大開眼界,知道世界原來有這麼多國家,很多是從沒聽過,長大了再看,依然覺得有趣,二百多個國家,當然還有一些是從未聽聞,那個是在太平洋的小島.那個是非洲小國,部份更是穿上民族服裝,像是參加甚麼festival般興奮。不過,旁白在介紹這些國家時,總會說他們在獎牌方面是差一點,你看,甚麼體育精神.友誼第一、比實第二那些都是廢話,到最樣還是金牌榜最重要。不過我卻欣賞螢光幕前有一個小小的國家簡介,像所屬位置,人口等,當然我渴望多一點,還有不用強調那個國家從沒拿過獎牌吧!
還有沒有人喜歡看運動員進場呢?
星期日, 8月 03, 2008
遲來的post (一) sex and the city總要記一記

趕得切睇,趕不切寫。
sex and the city電影版。
我知道過哂時,睇完兩個月後,一直都想作點紀錄,近日幾個post都是關於電影和書的感動,要寫喇。
由睇到喊開始
在家㷛DVD時不下數次,最記得的是Miranda生仔時,Carrie在旁緊握著她的手,我不知道這個喊位有幾冷門,還有是samatha得了cancer、carrie 離開紐約去巴黎,都出現過感動的場面。無錯,sex and the city令人感動的不是甚麼浪漫愛情位,而是姊妹間的感情。記得邁克寫過,為何香港的電視劇都愛寫女人的名爭暗鬥,只有在SATC才看到女人之間是有友誼這回事。電影中的姊妹互相扶持,那場大除夕的一個擁抱和襯托的auld lang syne可以是top one 的感動位,不過我略嫌計算,於是乎,Mr Big悔婚那一場成了我的喊位,不是可憐carrie,而是他與carrie打個照面那一場,charlotte攬住carrie,對Mr Big說了一聲No, 無錯,就是這幾秒,我知道有人跟我Bingo!
SATC好看之處,往往都在細節中,是真實到不得了那一種,單是每次看到miranda 跟carrie的通電,都會會心微笑。所以那些說SATC的世界很假的人,其實是沒看懂。
還有,我認為,沒看到姊妹間的感情,也不會是真正的粉絲,
我們都是她們,幾乎任何人在當中也找到自己,或想像自己。
電影版的出現,是把一眾原本在家㷛DVD的粉絲召集起來,他們回來了,原來第一個season是1998年,足足十年,還記得大概是99或二千年,在倫敦捧著錄影帶回來,對,那時我還沒有DVD。慶幸我是及時,當年二十幾看三十頭的她們, 開始對三十這個問題出現擔憂,年紀太輕的人是沒有這樣深的感覺,於是她們成了我的前人經驗呀,而且好像因為比他們年輕,前景還是樂觀的。哈哈!
星期日, 7月 27, 2008
記憶與記憶體

朋友說看Wall E喊了三次,我信,因為Finding Nemo也睇到我眼濕濕。
抱著很大期望入戲院,結果,真係喊﹣
是Eve發現在她「hang」機時,Wall E為她遮風擋雨、是艦長發現今天的地球跟他電腦看的完全不一樣、是最後Wall E 「re-boot」後忘記了一切。
一直都愛Pixar,不只是電腦動晝正,其實是故事,早聞Wall E講地球,Pixar是高手,當然不會說教,恰恰相反是一切盡在不言中,是真的不言呀。一直走在前的Pixar這次真大膽,然而厲害之處是不用說話,兩個機械人的感情卻依然令人感動。
都說科技愈進步,人類愈退步,生活愈來愈方便,我們愈來愈低能,你看,電影中未來的人類,不只個個變成肥人,就連行路都不懂。
喜歡電影中出現Apple開機那「噹」的一聲,每天開機是生活的開始,沒有了她會不知所惜,最怕死機要重新re boot,然後儲存在內的東西一下子完全消失,就像Eve面對Wall E被洗去記憶後那種慌亂。
電腦、ipod、iPhone的記憶體再大又怎樣,都是話無就無。
失去記憶,還是失去記憶體恐怖?
Wall E: 一個電腦的失憶與一個人的失憶。
星期五, 7月 25, 2008
星期五, 7月 18, 2008
我的iPhone的第一天的用後感
(一)
我愛Apple,很簡單,一個靚字。
ipod不是首創的mp3,iPhone也不是首部3G手機,引我買的不只是因為想要mp3或者是3G,是Apple 的product design實在太吸引,甘心上釣,如今我已有六件Apple product。
當然,3G對我來說是具威力,早已習慣凡事上網,google、wiki、blogging,還有輕微的check email症候群,由於每天也到處走,公司又是超低科技,可以connected everywhere ,是天大的喜訊。
可惜,還要等一星期3G卡才啟動,非常心急。
(二)
我愛Apple,最終,原來是音樂。
第一天的經驗,令我最興奮的,是可以邊聽音樂便做其他事,最重要的,是聽歌途中,有電話時,音樂會自動停止,通話完畢,又會自動駁回音樂。平日我總是經常因為塞著ipod而miss calls,單是這個設計,已足夠成為我愛iPhone的一大理由,始終是音樂底。
(三)
我愛Apple,是犯賤
忙於sync機的過程中,看著音樂、contacts、相片從電腦轉到手機中,我知道,很方便,我也知道,很不安全。早已明白,任何輸入電腦,有用無用的資料隨時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流到外面的世界,如今更是把它親自帶出街,危險性加倍。
科技,令生活愈來愈方便,又令我們的生活變等赤裸裸,兼且人變得愈來愈倚賴。電腦shot左、ipod壞了、寬頻down左,我也會發顛,iphone集所有於一身,想起到心驚。明知apple好易壞,所以會做足所有back up。
我們就快不懂去圖書館找資料、不懂寫字、不懂跟人說話。 科技不是令人進步,原來是退步,是否很諷刺,
原來最安全穩陣,都係把所有東西收在櫃桶底。
我愛Apple,很簡單,一個靚字。
ipod不是首創的mp3,iPhone也不是首部3G手機,引我買的不只是因為想要mp3或者是3G,是Apple 的product design實在太吸引,甘心上釣,如今我已有六件Apple product。
當然,3G對我來說是具威力,早已習慣凡事上網,google、wiki、blogging,還有輕微的check email症候群,由於每天也到處走,公司又是超低科技,可以connected everywhere ,是天大的喜訊。
可惜,還要等一星期3G卡才啟動,非常心急。
(二)
我愛Apple,最終,原來是音樂。
第一天的經驗,令我最興奮的,是可以邊聽音樂便做其他事,最重要的,是聽歌途中,有電話時,音樂會自動停止,通話完畢,又會自動駁回音樂。平日我總是經常因為塞著ipod而miss calls,單是這個設計,已足夠成為我愛iPhone的一大理由,始終是音樂底。
(三)
我愛Apple,是犯賤
忙於sync機的過程中,看著音樂、contacts、相片從電腦轉到手機中,我知道,很方便,我也知道,很不安全。早已明白,任何輸入電腦,有用無用的資料隨時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流到外面的世界,如今更是把它親自帶出街,危險性加倍。
科技,令生活愈來愈方便,又令我們的生活變等赤裸裸,兼且人變得愈來愈倚賴。電腦shot左、ipod壞了、寬頻down左,我也會發顛,iphone集所有於一身,想起到心驚。明知apple好易壞,所以會做足所有back up。
我們就快不懂去圖書館找資料、不懂寫字、不懂跟人說話。 科技不是令人進步,原來是退步,是否很諷刺,
原來最安全穩陣,都係把所有東西收在櫃桶底。
星期四, 7月 17, 2008
十年。牛津。 我記得你。Remember. Oxford. Ten years
(一)
應該是第四次來牛津。
那天晚上,從希斯路出發,到了牛津,很熟悉,甚麼記憶也回來了。
原來第一次到牛津,是1998年,即是十年前,嘩。
當年初出茅廬,二十來歲,懵盛盛、戇居居, 因為失業,走到大學好友牛津宿舍玩悠長假期,對,那是日劇流行的九十代,就此待了一個月,正確點說是五個星期,以牛津作基地,倫敦、愛丁堡、lake district,走了很多地方。
十年前的牛津假期,留下很多、很多的畫面,那大概是從大學正式過渡到工作的一個分水嶺。
怎也想不到,再重遊牛津,而且是三四次,想不到會做旅遊記者、更想不到亞妹會在這裡工作。
(二)
牛津十年來幾乎是沒有改變,那些colleges 當然是動也不動,街道都是一模一樣,甚至乎,十年前同學仔帶我到過的Café Rouge 、Jericho Café、Lemon Tree,還有這間小眾的Picture House Phoenix,依然屹立不倒。假若奉行現時媒體「貪新趕新」的大原則,牛津一定被形容為「悶「和「沒甚麼」的地方。不過,牛津的新鮮,其實是來自人,年年都有人到牛津讀書,可能就是這些人,令這個舊舊的地方歷久不衰。
(三)
亞妹住在Jericho這一區,多café、餐廳,還有Phoenix,更是轉過彎就到,記得十年前在這裡看過電影,今次決定要重遊,臨離開那一天,中午時份看了《In Search of a Midnight Kiss》。
深深體會,城市規劃與建築的文化意義。
牛津,我依然認得你。
星期六, 7月 05, 2008
星期一, 6月 30, 2008
倫敦大碗麵
歐洲的第八天,在倫敦Greenwich看見這家「大碗麵」,興奮無比。對於食,我是百份百的「唐人」口味,不能無熱食、無飯、無麵,pasta也可頂幾天,不過最好還是嘗一口熱食,拉麵、越南河、印度咖哩,只要是亞洲菜就好了,全部收貨。
那天我在「大碗麵」前想了幾十秒,「會否很難吃呢」,管他,實在太餓麵食了。結果點了一碗湯河,有魚蛋、有蟹柳、仲有雞蛋,無味的,不難吃,收貨,而且滿足。噢,還點了雞翼。
總是這樣的:在那個地方就要吃那個地方的東西,所謂地道,曼谷吃泰菜、北京吃京菜、米蘭吃意大利菜之類,這個道理誰都懂。不過,別忘了,全球化的影響,文化交流呀,「地道」其實是甚麼意思,像全世界都是中國人,好的中國餐館是否一定在華人地方,正如在曼谷也找到超班的意大利和法國餐廳。
經驗告之,在A國吃B或C國菜時,總會有人說那不夠地道,一餐半餐,沒所謂吧,執著於地道有時是多餘的,好味最實際。
還有,飲食是習慣與回憶,所以那碗麵,不太好吃,也不重要。
星期日, 6月 29, 2008
地球上的另一個- Marimekko
在倫敦街頭,不是central london,是偏遠的east london, Deptford,聽著ipod過馬路時,耳邊聽到有人說:
「What a nice bag!」,另轉頭看,鬼仔把袋翻過來,原來大家都背著這個紅色起Marimekko。
他是芬蘭來的學生,在goldsmiths 讀music,他說喜歡自己的國貨。
其實這個袋都幾招搖,一年多前在東京表參道的Marimekko 旗艦店買,記得當日在店內想了差不多半小時才決定買,因為都幾貴,如今當然覺得物有所值。
帶著她,經常被誤會我去過芬蘭,其實在香港也同人撞過袋,場合是一次 press lunch,不過那人用的是黑色,她說在香港買的,是水貨。
同人撞衫撞袋通常好𤓓,不過,是marimekko,而且在倫敦,又是另一回事囉。
cheers for Marimekko!
btw, 我個袋乾淨好多。
星期四, 5月 29, 2008
星期三, 5月 28, 2008
星期一, 5月 12, 2008
星期五, 5月 02, 2008
星期二, 4月 29, 2008
我看了十本書,然後
三個月看十本書,平均一個月三本,好像不太難,不過十本書只是我四份assignment 的四份一,我已經覺得自己很厲害。
龍應台每每就有這種威力,把你迫埋牆角的威力,迫你用盡你的時間、精力、腦力,雖然我沒有用盡全力,不過也用了1/2,而不是1/4的力。
那一堆書,在搖搖的巴士上、機場內、萬丈高空中,甚至乎在金三角到清邁的長途車中,我也拚命把它燃燒。
經此一月,才發覺我也可以應付很多的工作,正是因為迫得太緊,才把我迫出來,處女座本就是應該勤力,如今要好好呼喚那個很懂計劃的處女座出來。
或者是turbo開著了,前進特別容易,但願如此。
還有一個嚴峻的五月 !
龍應台每每就有這種威力,把你迫埋牆角的威力,迫你用盡你的時間、精力、腦力,雖然我沒有用盡全力,不過也用了1/2,而不是1/4的力。
那一堆書,在搖搖的巴士上、機場內、萬丈高空中,甚至乎在金三角到清邁的長途車中,我也拚命把它燃燒。
經此一月,才發覺我也可以應付很多的工作,正是因為迫得太緊,才把我迫出來,處女座本就是應該勤力,如今要好好呼喚那個很懂計劃的處女座出來。
或者是turbo開著了,前進特別容易,但願如此。
還有一個嚴峻的五月 !
星期日, 3月 30, 2008
星期日, 3月 23, 2008
過門而不(能)入

「達德學院」,總跟我擦肩而過。
幾年前在報章上讀到「達德學院」,內容提到「屯門」、提到「左派」這些字眼,感覺是「遙遠」、是「過去式」,所以沒有細看。直到近日上龍教授的新課,說到五十年代的香港文化和文學,梁秉鈞提到達德,然後,小思再提到達德,我才知道,達德就在嶺南大學不遠處。這一次,達德變成「接近」、變成「現在式」,那是下課回家google之後的發現。原來達德就是何福堂。
在嶺大讀文化研究進入第二年,一星期總有一次乘67X來回,例必經過何福堂,我不是屯門人,認識何福堂,是因為當年讀港大搞ocamp就是租了何福堂。於是乎,港大嶺大過去今天,千絲萬褸,我決定逃工半天,在上課前到訪這座馬禮遜樓。
結果⋯⋯
在青山公路上,轉入何福堂中學和拔臣小學中間的一道小門,隨即被一位女保安員查問,我說想找馬禮遜樓,她說不能進去,是教會的,要申請,眼見就在前面,我邊走邊對她說,為甚麼不能進去,又怎樣申請,她指著正在馬禮遜樓前掃地的一位伯伯,叫我問他,於是我急步前行然後拿相機拍照,這時,她突然緊張起來,說不能拍照,緊緊迫在我背後,要我立即離開,說這裡是私人地方。
原來,門口真的掛了一個牌,寫著:「私人地方,不得擅闖」
達德學院在2004年被列為法定古蹟,「法定古蹟」,即不能拆,至於怎樣處理,並沒有指引。我已不大記得Ocamp時的何福堂是甚麼模樣,又是否就是達德學院。我也不知道為何不能參觀、甚至不能接近。
還在追查中。
星期日, 3月 16, 2008
殺到埋身
星期一, 3月 10, 2008
P.K. Leung , finally!
大學三年級時,修了「香港文化」一科,那時,大概是學術界剛開始研究香港文化,而我因為深愛香港的流行文化,對這科是熱切期特,當然香港文化並不等如流行文化這樣簡單。由於這一科是不用考試只需交論文,毫不思索地我便寫了香港流行音樂,寫王菲、寫黃耀明。
還有,是慕了P.K. Leung之名,結果,他那年好像是on leave還是甚麼,我忘了,由那個廢到不能再廢的人頂上,最後勁走堂,而P.K.之後也離開了港大。沒想到在21世紀,在港大終於有機會上P.K. Leung的課,說的是五十年代的香港文學,那天看著他的ppt,就想起當年的事,當年的戇居居。
還有,是慕了P.K. Leung之名,結果,他那年好像是on leave還是甚麼,我忘了,由那個廢到不能再廢的人頂上,最後勁走堂,而P.K.之後也離開了港大。沒想到在21世紀,在港大終於有機會上P.K. Leung的課,說的是五十年代的香港文學,那天看著他的ppt,就想起當年的事,當年的戇居居。
星期五, 2月 29, 2008
星期二, 2月 26, 2008
不喜歡去日本是我的statement
其實沒有一個地方我是特別不喜歡去,我是說工作不是自己旅行,總認為每個地方都有值得看的地方,管她是眾人嫌悶的新加坡、甚至是廣東省的一大堆溫泉,世界咁大,很多地方都無去過,而且免費看人看建設看管理看城市規劃喎。當然有得揀,也有priority,而每次要去日本,我總會說:「其實我不想去。」一大原因,是因為人人聽見你去日本都說很羨慕,就令我有點火滾。說實話,去一次日本其實並不為難,(雖然我對日本事總有很多看不過眼的地方,這個日後再談) ,我卻想告訴所有香港人,不是人人也喜歡去日本,不要以為日本很了不起,天大地大,請張開眼睛看看。
我不是反對你喜歡去日本,事不關己而我也不能反對別人的喜好,只是討厭那種隨波逐流的人。
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去日本,正如不是放假總要出街、去旅行一家要買手信、結婚一定要影結婚相、演唱會一定要encore諸如此類,這個社會,需要多一點alternative。
我不是反對你喜歡去日本,事不關己而我也不能反對別人的喜好,只是討厭那種隨波逐流的人。
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去日本,正如不是放假總要出街、去旅行一家要買手信、結婚一定要影結婚相、演唱會一定要encore諸如此類,這個社會,需要多一點alternative。
星期日, 2月 24, 2008
陳冠希與全球化
陳冠希說將會無限期退出香港娛樂圈,好事,不過我並不是認為他要受罰所以要引咎辭職,而是這對他的前途有莫大幫助,因為「退出香港娛樂圈」這六個字,其實是可圈可點:
(一) 甚麼是香港娛樂圈? 是指拍港產片出廣東碟還是出現在報紙C疊和八卦雜誌。在全球化的年代,地域早已不是問題,甚至變得模糊,怎樣介定港產片,《功夫》、《長江七號》是嗎?那《色戒》又屬那個國家的電影,你認為周星馳、周潤發、張曼玉,或者梁朝偉,甚至是一大班在大陸橫店日拍夜拍,台劇國內劇的香港演員,是否都已退出香港的娛樂圈?所謂的港產片,定義是由港人製作主演還是跟香港有關的故事?
(二) 娛樂圈就是指entertainment industry吧,即電影電視音樂周邊的廣告報章雜誌等等,而香港的entertainment industry在電影與流行音樂走下坡的情況下,那個活躍在C1與八卦雜誌的紙上娛樂圈反而更受大眾關注,陳冠希退出這個娛樂圈,當然沒有損失,反而是好事。
所以,陳冠希退出香港娛樂圈根本是不成立,(除非他說要轉行,從此不拍電影不唱歌,索性全面做時裝),不單是指他可以進軍荷李活,(當然他已開始),而是他一樣可以拍一部哥倫比亞資金,彭浩翔執導,集中港台演員,而在港取景的「香港電影」,也可以是中港資金,發生於美國,關於香港人的「香港電影」,當然他也可以在台灣新加坡錄國語唱片,同樣可在港發行。
所以,陳冠希若爭氣的話,有一天他拍了李安的電影,有機會走上康城柏林影展的紅地毯,或是他的hip hop唱片比周杰倫更好賣,那時,所謂「香港娛樂圈」,會不會說他為港人爭光。
(一) 甚麼是香港娛樂圈? 是指拍港產片出廣東碟還是出現在報紙C疊和八卦雜誌。在全球化的年代,地域早已不是問題,甚至變得模糊,怎樣介定港產片,《功夫》、《長江七號》是嗎?那《色戒》又屬那個國家的電影,你認為周星馳、周潤發、張曼玉,或者梁朝偉,甚至是一大班在大陸橫店日拍夜拍,台劇國內劇的香港演員,是否都已退出香港的娛樂圈?所謂的港產片,定義是由港人製作主演還是跟香港有關的故事?
(二) 娛樂圈就是指entertainment industry吧,即電影電視音樂周邊的廣告報章雜誌等等,而香港的entertainment industry在電影與流行音樂走下坡的情況下,那個活躍在C1與八卦雜誌的紙上娛樂圈反而更受大眾關注,陳冠希退出這個娛樂圈,當然沒有損失,反而是好事。
所以,陳冠希退出香港娛樂圈根本是不成立,(除非他說要轉行,從此不拍電影不唱歌,索性全面做時裝),不單是指他可以進軍荷李活,(當然他已開始),而是他一樣可以拍一部哥倫比亞資金,彭浩翔執導,集中港台演員,而在港取景的「香港電影」,也可以是中港資金,發生於美國,關於香港人的「香港電影」,當然他也可以在台灣新加坡錄國語唱片,同樣可在港發行。
所以,陳冠希若爭氣的話,有一天他拍了李安的電影,有機會走上康城柏林影展的紅地毯,或是他的hip hop唱片比周杰倫更好賣,那時,所謂「香港娛樂圈」,會不會說他為港人爭光。
星期一, 2月 18, 2008
有D攰
2006年9月入學。
自此,每當說起好忙、好多野做,身邊總有人會問幾時讀完、幾時畢業,我在想,其實我不是埋怨讀書辛苦,(只是不想返工),相反的是享受當中的過程,(除了趕功課之時),所以幾時畢業不是一個問題,因為拿了個master不等於會帶來一個「有形」的轉變,腦袋的充實絕對不等於銀包的充實。
眨眨眼,兩年part-time又搞掂,不過我選擇把時間拉長,實在沒法同一時間讀兩科,於是今年未畢業,順延至2009。
差不多完成3/4,第一次感到攰。
攰,是keep住動腦筋原來都幾辛苦。
攰,是愈讀愈看清現實世界卻又愈覺距離很遠,思想錯亂、精神分裂。
攰,是孤軍作戰,人人在物質上奮鬥,我卻在埋首學理論、玩批判。
其實我是貪心、兼且懶惰,所以攰囉。
自此,每當說起好忙、好多野做,身邊總有人會問幾時讀完、幾時畢業,我在想,其實我不是埋怨讀書辛苦,(只是不想返工),相反的是享受當中的過程,(除了趕功課之時),所以幾時畢業不是一個問題,因為拿了個master不等於會帶來一個「有形」的轉變,腦袋的充實絕對不等於銀包的充實。
眨眨眼,兩年part-time又搞掂,不過我選擇把時間拉長,實在沒法同一時間讀兩科,於是今年未畢業,順延至2009。
差不多完成3/4,第一次感到攰。
攰,是keep住動腦筋原來都幾辛苦。
攰,是愈讀愈看清現實世界卻又愈覺距離很遠,思想錯亂、精神分裂。
攰,是孤軍作戰,人人在物質上奮鬥,我卻在埋首學理論、玩批判。
其實我是貪心、兼且懶惰,所以攰囉。
星期五, 2月 15, 2008
星期日, 2月 10, 2008
食經﹣驗之(一)粿


亞媽是我命格中的天廚星,養到我肥肥白白,好像家中經常有蘿蔔糕供應,早已不只是過年食品,今個農曆新年亞媽為迎接亞妹返香港過年,更打破一年最多只整兩次的紀錄,做埋「粿」( 有個潮州讀音)。平日只是年尾還神和清明拜山的食品,還神是粉紅色,清明是白色,亞媽主攻芋 頭和韮菜,偶而有綠豆和蘿蔔,都是咸的,從小食到大,小時候自然也不會理會這就是潮州食品,也不覺得是很特別的食品
,長大後才知道,原來平日在家中日食夜食的,都是潮州菜,粿自然不例外,而且更是高難度之作,街上的潮州鋪愈來愈少,自家識得做的就更少之有少。亞媽是亞婆教落,來到我們這一代,暫時未有接班人,我的確是有意學,不過還未「的起心肝」,亞媽每次都是一早動工,早起對我來說始終是很大的考驗。當然亞媽每次也會說,好難做,都是功夫。
我不知道粿的由來,大概從前的潮州人都是很窮,吃的都是不值錢的東西,不過卻有本事化腐朽為神奇。
都是那一句,逐漸消失才會珍惜,今天在街上要找粿也不容易,有時亞媽也會幫襯九龍城的潮發,皮是厚了些,還可以,原來在上環也有賣潮州粿的店,亞媽說當年從澳門偷渡來港,便是先到亞公上環的住所,那裡也是潮州人聚居的地方,叫巷仔,即南北行那裡,上月在新加坡的大排檔也找到粿的踪影,你說,食物不就是民族社區身分的象徵嗎?
我不知道為何潮州食品特別著名,總之就是成了這個地方的一大標記,其實我們在香港出生的一代對自己的鄉下都是很陌生,認識都是從父母,更多的是祖父母而來,由於我是「正宗純正」的潮州人,即父母都是相自潮州,所以整個家族都充滿「潮州味」 ,小時候大人們都是講潮州話,爸媽亞婆亞公舅父姑媽等等,而亞婆更是不懂廣東話,在盂蘭節,亞婆又會專程到我家住幾天,為的是看樓下的潮州戲,平日也會聽潮曲。 不過那是過去式 ,隨著亞婆亞公離開,在家中也再聽不到爸媽的潮州話對話,粿就差不多成了唯一的潮州標記。
我不懂潮州話、不識看亞媽的潮劇,食物就是唯一的承傳,「 食物是一個家、一個社群乃至於整個傳統的載體」梁文道這一句,於我,就是這個意思。
幾時收手?
截至今天,二月九日為止,從一月二十九日起,做了十二日頭條,好想講講:
(一)原本不是甚麼大事,做C1娛樂頭條已很足夠,只是我們的報章早已全盤娛樂化,最愛八卦咸濕,上頭條不代表這單新聞很重要,而是夠八夠咸夠綽頭。記得同期新聞便是國內雪災春運,電視新聞天天詳盡報道,報章卻瘋狂沉迷上載下載。
不幸的是,大部份人,跟著他們走,認為是很大件事。
(二) 事情鬧大了,是因為警方的高度介入,引發兩個極端的反應,極端一,是警方不諳互聯網文化,加上法例不清,小事化大,於是引來另一極端,網民群起對抗,方法是瘋狂發送。
法律上雖沒問題,也不代表可繼續下去,還有一種東西叫道德。
(三) 這是很好的例子:傳媒在操控社會,不只一般市民大眾,政府也在跟著傳媒走,沒有判斷力,頭條是很厲害的武器,可以把芝麻綠豆變成talk of the town,把無謂無聊事掛在口邊,應關心的卻不願談不願知。
我也是八卦之人,不過八卦只是飯後甜品,永遠不會是主菜,可是,很多人真的不用吃飯,只愛甜品。發育不良,畸形!
(一)原本不是甚麼大事,做C1娛樂頭條已很足夠,只是我們的報章早已全盤娛樂化,最愛八卦咸濕,上頭條不代表這單新聞很重要,而是夠八夠咸夠綽頭。記得同期新聞便是國內雪災春運,電視新聞天天詳盡報道,報章卻瘋狂沉迷上載下載。
不幸的是,大部份人,跟著他們走,認為是很大件事。
(二) 事情鬧大了,是因為警方的高度介入,引發兩個極端的反應,極端一,是警方不諳互聯網文化,加上法例不清,小事化大,於是引來另一極端,網民群起對抗,方法是瘋狂發送。
法律上雖沒問題,也不代表可繼續下去,還有一種東西叫道德。
(三) 這是很好的例子:傳媒在操控社會,不只一般市民大眾,政府也在跟著傳媒走,沒有判斷力,頭條是很厲害的武器,可以把芝麻綠豆變成talk of the town,把無謂無聊事掛在口邊,應關心的卻不願談不願知。
我也是八卦之人,不過八卦只是飯後甜品,永遠不會是主菜,可是,很多人真的不用吃飯,只愛甜品。發育不良,畸形!
星期六, 2月 09, 2008
超愛CNY
的確很喜歡過農曆新年,讀書的日子都只愛聖誕新年,因為有得出街玩,畢業後,對農曆新年感覺很深,除了對不勞而獲的利時感到很恩惠,也是因為農曆新年是全城休息的日子,很多人不喜歡新年期間店鋪全關,當然現在也不是,話無街行喎,我就最喜歡,當所有節日都是由「節目」所組成,聖誕新年甚至中秋都是行街購物party唱K勁飲,農曆新年可否停下來,可以沒有節目,只是留在家,跟家人朋友食飯、看電視、傾偈。
生活是消費、節日是瘋狂消費,農曆新年也逃不了消費,不過CNY,不是狂歡,而是休息,日常生活總是勞勞碌碌,要做這些要看那些,CNY是一年之中唯一可以停一停的日子。
可能我懶散吧。
生活是消費、節日是瘋狂消費,農曆新年也逃不了消費,不過CNY,不是狂歡,而是休息,日常生活總是勞勞碌碌,要做這些要看那些,CNY是一年之中唯一可以停一停的日子。
可能我懶散吧。
星期二, 2月 05, 2008
上學去之搭村巴
誓神劈願不會入屯門上堂,結果,要乖乖的就範,又一世事無絕對,教訓我不要再說百份百肯定的話。
我認為這是大考驗,由一個鬼地方去另一個鬼地方已夠難受,大埔偏僻的工業村到屯門偏僻的虎地,再加上,上星期是單位數字的溫度,要記住:新界再低一兩度,何止?是三四度,我是九龍人呀,不禁要講一句:讀書真辛苦。
不過,當我想起廣州火車站的人群,在寒風中等巴士的十數分鐘,也不是甚麼一回事,而且,也算是來了一次小小的獵奇。話說在同事的指導下在上水火車站乘「村巴」到屯門,步出車站,便看見一位亞姐拿著牌:NR792?然後告訴我在那裡上車,等車時,不知那裡走來另一亞姐來收錢,她說第一班車沒有八達通,我乖乖地交了十元給她,不過心裡又想是否那些保藥黨/扼錢黨?都經兩位亞姐確認下車地點,最後上車也跟司機說。村巴,不是巴士綠van有固定站,又不是紅van要叫落車,村巴有站,又可以指定地點下車,這種介乎正式/非正式,令我覺得很過癮。我想大部份乘客都是天天搭的,新界人對村巴自然很熟識,記得有次在屯門市中心等巴士出尖沙咀,突然有輛小型旅遊巴出現,來不及看清楚,原本在巴士站等車的人也擁上車,飛快開出後,我才知道那是村巴。
我想問住新界的朋友,是怎樣知道有村巴呢,是人傳人,還是甚麼呢?
我認為這是大考驗,由一個鬼地方去另一個鬼地方已夠難受,大埔偏僻的工業村到屯門偏僻的虎地,再加上,上星期是單位數字的溫度,要記住:新界再低一兩度,何止?是三四度,我是九龍人呀,不禁要講一句:讀書真辛苦。
不過,當我想起廣州火車站的人群,在寒風中等巴士的十數分鐘,也不是甚麼一回事,而且,也算是來了一次小小的獵奇。話說在同事的指導下在上水火車站乘「村巴」到屯門,步出車站,便看見一位亞姐拿著牌:NR792?然後告訴我在那裡上車,等車時,不知那裡走來另一亞姐來收錢,她說第一班車沒有八達通,我乖乖地交了十元給她,不過心裡又想是否那些保藥黨/扼錢黨?都經兩位亞姐確認下車地點,最後上車也跟司機說。村巴,不是巴士綠van有固定站,又不是紅van要叫落車,村巴有站,又可以指定地點下車,這種介乎正式/非正式,令我覺得很過癮。我想大部份乘客都是天天搭的,新界人對村巴自然很熟識,記得有次在屯門市中心等巴士出尖沙咀,突然有輛小型旅遊巴出現,來不及看清楚,原本在巴士站等車的人也擁上車,飛快開出後,我才知道那是村巴。
我想問住新界的朋友,是怎樣知道有村巴呢,是人傳人,還是甚麼呢?
星期日, 2月 03, 2008
星期一, 1月 28, 2008
結婚禮物
朋友結婚,除了負責找化妝晚裝事宜兼任dresser外,另一重任便是拍照,找我,當然不是專業技術了得,而是snap shot了得。
從來不太喜歡影相,指的是正正經經企定定的扮靚女相,要影就影過癮的,像我的環遊世界瑜伽照,或者是具生活感的snap shot。這兩年當旅遊記者,身兼攝記,非常討厭,別人不明白,總以為影幾張相容易不過,像平日去旅行般,實況當然並非如此,在重圖多於字的年代,相才是一切,所以壓力很大呢。
我確認自己是不喜歡攝影這門學問,工作需要也只是抱著影到就算的心態,不會鑽研技術,不過,絕對是日子有功,這次在婚宴影相,才知道自己很熟練,人怎樣影、場景怎樣影、甚麼要影,一切都在掌握中,在technical的層面我是不太理會,對我來說,角度構圖是最重要,而這些都是學不來,要有sense呢!
好了,DC的年代,好久沒哂相,這次玩舊,哂了相,更製成相簿,剪剪貼貼那種,又用小侄仔留下來的木顏色筆寫captions,我想,這大概是我從前當粉絲+現在的editing專業的成果。
這份禮物也許不是人人懂得欣賞,不過我自己很喜歡,才會送給別人,因為從來相信送禮物一定先要過得自己。
麻煩的處女座不喜歡收無謂禮物,寧願不要,卻也希望收到對的,這代表你是認識和了解我的人。
星期六, 1月 26, 2008
上海街一夜
從百老匯電影中心出來,穿過廟街、上海街,經過麻雀館,看見門口貼著各項規則,甚麼深圳打法,真想停下來看看,又在惠康門口看見一個「惠康報攤」? 好久不見的黃色招牌,還有兩位看來是東歐來的外籍勞工,雖不至於獵奇,也是帶著好奇感,真的很久、很久沒在香港「行街」,不是行街購物的行街(這種更少),是有點漫無目的地行,看看街上的店、街上的人。可能是近年遊歷多年,每到一個地方也很「著意」去看,對於自己的城市,反而沒有這麼用心,以遊客的眼光去看,你以為熟識的,其實也可以很有趣。上星期在新加坡六天,用腳用心用相機去記住這個城市的面貌,處處跟香港比較,不過,對於自己的城市,真的很有認識嗎?
當然也不是刻意漫步上海街,電影散場吃晚飯,我們在神燈海鮮菜館落腳,兩個小時,焗魚腸油浸烏魚雙扒,談洗衫執屋煮食濕碎事情,優閒得很。
從砵蘭街走到朗豪坊,路程很短、腳步很慢,其實我在香港幾乎甚麼地方也不去,行程都是大埔中環油麻地,來去都是幾個地方,而且是點到點,來去怱怱,實在沒有餘閒漫步。
這一晚,深夜十二時,雨下完,天更清,有點清新氣味,十五六度的天氣,在香港的街道上走,很舒服,很喜歡這種感覺。
當然也不是刻意漫步上海街,電影散場吃晚飯,我們在神燈海鮮菜館落腳,兩個小時,焗魚腸油浸烏魚雙扒,談洗衫執屋煮食濕碎事情,優閒得很。
從砵蘭街走到朗豪坊,路程很短、腳步很慢,其實我在香港幾乎甚麼地方也不去,行程都是大埔中環油麻地,來去都是幾個地方,而且是點到點,來去怱怱,實在沒有餘閒漫步。
這一晚,深夜十二時,雨下完,天更清,有點清新氣味,十五六度的天氣,在香港的街道上走,很舒服,很喜歡這種感覺。
星期五, 1月 25, 2008
這叫做發育不健全
這幾年, 看書多了、買衫少了 ;少理潮流玩意、多理世界大事; 可以為皇后碼頭流眼淚、不再為偶像吶喊助威。
還以為,自己進步了不少,終於像個大人。
原來,我還是沿地踏步,只要跟同輩朋友聚聚,結婚、生仔、買樓、投資,總有一項,更多的是多項有份,而我則是全部落空。
是全部落空。
一個人的成長究竟是以甚麼量度、甚麼作標準,所謂人生階段就是讀書工作脫離父母組織家庭,有沒有人會打開別人的腦袋看看其實收藏了甚麼,會是一堆亂草嗎?那進步又是甚麼一回事,是看得見、實實在在的東西嗎。有誰可以告訴我?請問答案是甚麼?
經常問自己是否很不現實,其實我也只是普通人,處女座總不會很離經叛道,那我究竟在做甚麼。我承認我是追求腦袋的豐盛,不過也很愛實實在在的金錢,因為我是極愛享受之人,失敗的是從來只懂駛不懂賺,在理財方面我是拿負分的,或者,這叫在發育不健在。
現實社會是,有了足夠經濟能力,才可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我要好好記住。
昨晚我發夢投資賺了五十萬,這是頭一次夢到錢,看來我真的很等錢駛。
還以為,自己進步了不少,終於像個大人。
原來,我還是沿地踏步,只要跟同輩朋友聚聚,結婚、生仔、買樓、投資,總有一項,更多的是多項有份,而我則是全部落空。
是全部落空。
一個人的成長究竟是以甚麼量度、甚麼作標準,所謂人生階段就是讀書工作脫離父母組織家庭,有沒有人會打開別人的腦袋看看其實收藏了甚麼,會是一堆亂草嗎?那進步又是甚麼一回事,是看得見、實實在在的東西嗎。有誰可以告訴我?請問答案是甚麼?
經常問自己是否很不現實,其實我也只是普通人,處女座總不會很離經叛道,那我究竟在做甚麼。我承認我是追求腦袋的豐盛,不過也很愛實實在在的金錢,因為我是極愛享受之人,失敗的是從來只懂駛不懂賺,在理財方面我是拿負分的,或者,這叫在發育不健在。
現實社會是,有了足夠經濟能力,才可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我要好好記住。
昨晚我發夢投資賺了五十萬,這是頭一次夢到錢,看來我真的很等錢駛。
訂閱:
文章 (Atom)